8 土石方开挖 8.1 一般规定 8.1.2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,合理确定每个开挖空间的大小、开挖空间相对的位置关系、开挖空间的先后顺序,严格控制每个开挖步骤的时间,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,是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有效手段。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层,在平面上进行合理分块,并确定各分块开挖的先后顺序,可充分利用未开挖部分土体的抵抗能力,有效控制土体位移,以达到减缓基坑变形、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。基坑对称开挖一般指根据基坑挖土分块情况,采用对称、间隔开挖的一种方式;基坑限时开挖一般指根据基坑挖土分块情况,对无支撑暴露时间采取控制的一种方式;基坑平衡开挖是指根据开挖面积和开挖深度等情况,保持均衡开挖的一种方式。本条说明基坑开挖应符合的要求。 1 当机械设备需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,其入坑坡道除了考虑其本身的稳定性外,还应考虑机械设备的外形尺寸及爬坡能力。根据目前常用施工机械所具备的爬坡能力,坡道坡度一般不应大于1:7;对于特殊的机械,应根据机械爬坡性能满足合适的坡道坡度。 2 基坑周边及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将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安全,合理控制相应的施工荷载,是保证基坑施工安全的关键。若现场存在不可避免的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,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加固措施。 3 基坑开挖的土方应及时外运,若需在场地内进行部分堆土时,应经设计单位同意,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,合理确定堆土范围和高度,以免对基坑和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。 4 基坑内的局部深坑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开挖方法。一般软土地基,深度超过1.5m、距离围护墙或边坡坡脚不超过3m的局部深坑宜采用大面积垫层施工完成后,再开挖的方式。开挖较浅且地质条件较好的局部深坑可随大面积土方同步开挖。 5 为避免机械挖土造成工程桩位移和损伤,在工程桩区域挖土应设专人进行监护,挖土机械应避让工程桩,工程桩周边土体应采用人工挖除的方法。 6 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降水与排水措施,是为了保证基坑内土体疏干,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以及便于挖土施工。若基坑土方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,需在每层土方开挖的深度范围内将地下水降至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800mm~1000mm。 8.1.4 基坑开挖阶段的信息化施工既是检验设计与施工合理性,也是动态指导设计与施工的有效方法。通过信息化施工技术的运用,及时了解基坑开挖期间的各种变化,及时比较勘察、设计所预期的状态与监测结果的差别,对设计成果和施工方案进行评价,预期可能出现的险情,对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,将险情抑制在萌芽状态,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。